5月7日下午,由党委教师工作部、校工会联合主办的第6期“吾爱吾师”沙龙之“三尺讲台”名师系列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B栋五楼举行。本次活动以“与数字技术共舞——高校教育的新天地”为主题,特邀人文社科资深教授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胡亚敏担任主讲人。沙龙围绕“与数字技术相向而行的岁月”、“如何正确看待AI”、“AI时代何为教学”以及“AI时代高等教育的担当”四大主题展开,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的新路径。
活动伊始,胡亚敏教授展现出对AI持有拥抱、积极、享受的鲜明态度,并分享自己与数字技术30多年的缘分。三十余年来,她深耕数字人文领域,持续推进文科教育科学化转型。她早年尝试将程序化创作融入《叙事学》教材编写,开启了文科与科技融合的先河。进入21世纪后,其教研数字化进程加速——她2001年主持开发网络课程《文学批评》,打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《比较文学》,并推动该课程登陆“中国大学MOOC”平台,成为华中师大首门慕课。2018年,她主导建设的“云上中文”教育平台上线,集成百余门课程及海量教学案例,成功建设自主学习中文专业课程平台,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,推动教育公平的理想。2025年,《比较文学》课程将升级为AI赋能的智慧课程,实现从传统教学到智能教育的跨越。
针对AI时代的教育转型,胡亚敏谈到:“AI的魅力在于平权。我们的教育应为每个人的发展成长提供上升通道,需长期探索数字高等教育,借助技术实现资源共享,推动高等教育成为开放平台。”她强调,技术应服务于教育公平,通过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化,并指出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新知识、更新知识结构,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,而非局限于知识传授。
互动环节中,胡亚敏以直率幽默的语言解答了教师在文科教育中面临的困惑,并对外语、体育、音乐、舞蹈等领域的AI赋能教育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。她以乐观态度鼓励与会教师:“AI是一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新海域,中国高等教育不应停泊避风港,而应扬帆破浪,开辟新航路。”现场讨论热烈,气氛活跃。
活动尾声,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韩君华提到,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必然是充满挑战的,教师们唯有“动起来”,顺应时代潮流,大胆突破舒适区,方能使高等教育立于时代前沿。她进一步表示,“吾爱吾师”沙龙未来计划推出更多紧扣时代热点的专题活动,旨在打造“尊师重教、乐教善研”的校园氛围,为华中师范大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持续赋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