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30日,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本科生院、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召开学科教学论教师座谈会。会议聚焦“国情研修规划”“学科教学改革”“师范生培养优化”三大主题,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讨。副校长任友洲、本科生院副院长卢新元、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军其及各学科教学论教师代表等20余人参会。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韩君华主持会议。
韩君华介绍了开展国情研修的相关背景,她提出,国情研修是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的重要抓手,首期研修计划将以“培育未来教育家”为主题,组织教师赴深圳等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地区开展调研,通过实地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、参与校际座谈会等形式,深入了解基础教育对师范生能力的新需求,反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。针对研修形式与时间安排,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汪丽梅建议分批分时段进行,并兼顾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:“既要去深圳等改革高地学习先进经验,也要关注基层学校需求,发现教师培养痛点。”文学院副教授张筱南补充提出,研修应注重“双向赋能”,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常态化合作机制,推动联合课题研究。
座谈会上,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项改革建议。针对课堂纪律管理难题,美术学院副教授汪楚雄建议在教室设置手机收纳袋,减少课堂干扰,同时强调传统板书技能的重要性:“师范生需扎实基本功,避免过度依赖PPT。”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李娜分享了深圳中学AI辅助数学教学的案例,呼吁在师范课程中增设AI应用模块:“AI技术已深度融入基础教育,高校需培养适应技术变革的未来教师。”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实提出,应强化教育家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:“将科学家精神、美育浸润等元素融入教学大纲,培养有情怀、有担当的师范生。”音乐学院教授刘畅则建议跨学科协作,联合艺术类与师范类专业教师共建教学制度:“规范课堂行为管理,为学生树立育人榜样。”
本科生院副院长卢新元表示,将协同推进师范生培养方案修订,探索“竞赛拔尖班”“卓越教师计划”等差异化培养模式,并强化与中小学的实习基地共建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军其提出,未来将通过“走出去+请进来”双轨模式深化教研合作:“既组织教师赴一线调研,也邀请基础教育名师入校分享,构建双向赋能生态。”
副校长任友洲总结强调,新时代师范教育需立足“守底线、树典范、传师爱”三大方向,为培养新时代“四有”好教师提供坚实保障。他指出,“爱在华师”不仅是文化传统,更是育人使命的传递,“守底线”是师范教育的根基,必须严守师德师风红线,健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评价机制,坚决杜绝师德失范事件;“树典范”是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的关键,要持续挖掘一线优秀教师典型,通过“吾爱吾师”等品牌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,让教师“身边有榜样、心中有方向”。
本次座谈会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。韩君华部长表示,党委教师工作部将充分吸纳教师建议,细化国情研修方案,并建立“调研—反思—改进”长效机制,为培养新时代“四有”好老师、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师力量。